近年来,校园改分骗局不断升级,诈骗分子利用学生和家长对成绩的焦虑心理,伪装成“黑客”或“内部人员”,通过“先改后付”等话术层层设套,甚至形成连环诈骗陷阱。以下结合最新案例和警方披露信息,梳理此类骗局的套路和防范要点:
一、骗局升级的典型手法
1. 伪造技术幌子,制造“改分成功”假象
诈骗分子声称掌握“黑客技术”或“系统漏洞”,可通过入侵教务系统修改成绩,甚至提供虚假的成绩截图或网站页面骗取信任。例如南京大学生周某被假黑客以“修改成绩”为由骗取2000元后,又因轻信假网警的“追回资金”承诺,二次被骗8000余元。近期案例中,更有团伙伪造“改分成功”的邮件或短信通知,诱导学生支付“保密费”“档案管理费”等后续费用。
2. 利用信息泄露精准施骗
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姓名、考试科目等详细信息,发送“成绩未达标需修改”的定制化诈骗信息,增强迷惑性。例如无锡考生叶某收到包含个人信息的短信后,分两次转账2200元“改分费”。部分团伙甚至购买全国性职业考试信息,针对不同考试类型定制话术。
3. 冒充多重身份,形成连环陷阱
在“改分”骗局中,诈骗链条可能延伸至假扮“网警”“教育部门工作人员”或“技术专家”,以“冻结账户”“追回资金”等名义进一步骗取转账。例如湖南冷水滩警方破获的团伙中,成员不仅冒充培训机构客服,还以“修改档案”为由追加费用。
二、诈骗背后的技术谎言与心理操控
三、防范建议
1. 摒弃侥幸心理:任何声称能违规修改成绩的渠道均为诈骗,即便短期看似“成功”,也属于无效操作,且可能因学术不端面临处罚。
2. 核实信息渠道:成绩查询应通过学校官网或教育部门指定平台,勿点击陌生链接或添加可疑QQ/微信。
3. 保护个人信息:避免在社交平台公开准考证号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,防止被诈骗分子利用。
4. 警惕“事后追责”话术:如遇“系统错误需缴费更正”“影响毕业”等说辞,应立即联系学校教务处核实,而非私下转账。
5. 及时报警止损:一旦发现被骗,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。
案例警示
2024年湖南某高校学生马某因校园贷债务压力,谎称可帮同学修改成绩,诈骗2万余元,最终被以诈骗罪起诉。此类“内部人员”骗局更具隐蔽性,需提高对身边人异常行为的警惕。
改分骗局本质是利用技术包装的金钱陷阱,学生和家长应树立“成绩无捷径”的观念,通过正规渠道申诉或补考,切勿因短期焦虑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。